給亞斯伯格症、高功能自閉症與相關障礙孩子的社交技巧團體課程
• Super Skills活動設計強調學生「合作方式的互動」,以增進與他人正向互動的社會技巧。
• 根據「親臨之心」理論,建議教師縮短「講述」的時間,提供更多的機會促進學生的「身體認知」能力。
• 讓學生經由「社會互動行為」而獲致的正向成功經驗, 建立社會性認知,進而建立新的社會適應行為。
• 合作是由許多社交技巧構成的綜合體,例如:提出自己的意見、傾聽並且尊重他人的意見、妥協、能根據他人而彈性調整自己的行為、致力於團隊的共同目標、 負責任等,這對於高功能自閉症(High-Functioning Autism,簡稱HFA)青少年而言,並非是容易學習的技巧。
• 與同儕的互動困難,笨拙的社會技巧、單向的社會互動、以及無法明確解讀他人的感受或是瞭解他人的觀點(Myles, 2003)等不足的缺陷,常導致他們與人成功合作所需的溝通失敗或破裂。
• 更何況,有些堅持並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 專家意見、不認為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有何影響,而遭受被同儕拒或排斥的下場(Stewart, 2002)。
1.「假的(pseudo)」學習團體:團體成員不想一起工作,會彼此競爭,團體的表現,比起成員個別工作來得「差」。
2.「傳統教室的」學習團體:成員接受他們必須一起工作,但他們很少共同的工作,因為被指派的工作可以拆開讓成員各做各的。成員之間沒有支持,搭便車的成員會讓盡責的成員負擔沉重,導致成效不佳及士氣低落。團體的表現與成員個別工作「差異不大」。
3.「合作方式的」學習團體:團體成員一起工作,瞭解成功有賴於每個人的努力,團體的表現比成員個別表現來得「更好」。
4.「高表現(high-performing)的」合作團體:除了符合「合作方式的」標準之外,小組成員皆致力於彼此合作與團隊的成功,達成協同效應,因而團體表現的成效「遠高於」成員個別的表現。
• 教師讓學生以團體的形式進行活動時,應注意避免出現只是「假的」、「傳統的」學習團體,而應該致力於營造「 合作方式的」甚至「高表現的」學習團體。
• 教師的教導方式與介入程度應達到協助學生經歷與他人從事「互惠(reciprocal)」的社會互動,促進其建立並且維持重要的人際關係,才能真正提昇學生的自尊,增進其人際互動的品質與技能。
內化社交缺陷-過少 (internalizing issues) |
內化社交缺陷-過少 (externalizing issues) |
---|---|
社交退縮、冷漠而被為 | 破壞性或侵略性的行為、主動但怪異 |
可以適當地回應他人問自己的問題,但不認為有互動的必要或向談話對象提問的需要 | 樂於靠近同儕,有啟動動機,但是卻使用不適當的方式闖入他人之個人領域;社交上較衝動且幼稚 |
對持續對話較有困難;對社交害羞、焦慮 | 在第一時間無法立即說出精確的話語 |
對靠近同儕、找到加入同儕活動的最適當時機有困難 | 當作出被同儕曲解的社交啟動行為、加入團體卻干擾團體等破壞性行為 |
資料來源:廖敏玲(2015) |
影響社會能力表現之多重關係圖
資料來源:廖敏玲(2015)
• 成功與他人互動的能力。
• 一種有組織的架構,反映孩童包括行為、認知和情意的整合能力,以便彈性地適應多變的社會需求。
• 使個體能表現出重要社交行為(sovial behavior),以便達到社會能力之技能(McFall, 1982; Spence, 1995)。
資料來源:廖敏玲(2015)
•個體未具備社交技巧的行為清單-lack of knowledge
• 個體具有純熟的社交態度,然而在某種或某些社交情境中卻無法展現(個體知道但無法做出)-lack of motivation
• 個體知道技巧,也有想要做好的動機,但卻表現得笨拙、不够洗鍊。
社交技巧、社會技巧、輕度自閉症、亞斯伯格症、高功能自閉症、超級技巧、Social skills、情緒行為、自閉症、適應行為、特殊需求、社會適應、特教生、特殊教育、自閉症教育、自閉症教學
E-mail: codibear@gmail.com (廖敏玲)
E-mail: yiingfenghwang@gmail.com (黃穎峰)
© 2024 Super Skills. All rights reserved.